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学

2011-12-21 {发布人}

1.深海微生物资源及其利用

利用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深海微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机理,探究其极端环境适应机制;获得和保护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微生物及基因资源,探讨其在新医药、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深海微生物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功能测试及其生物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深海微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和极端酶),建立活性物质化学成分及结构与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关联关系,评价活性物质在工业、生物技术及环境等领域独特的应用潜力。

研究骨干

姓名

年龄

学位

职称

备注

闫培生

48

博士

教授/博导

留日归国

王全富

35

博士

副教授

李惠静

36

博士

副教授

留法归国

王光玉

39

博士

副教授

李维国

50

博士

副教授

郭长禄

37

博士

副教授

代表性论文

期刊名

影响因子

Anal. Chem.

5.8 (2)

Biosource Technol.

4.5

J. Org. Chem.

4.0

Appl. Environ. Microbiol.

3.8

Electrochimica Acta

3.6

J. Mass Spectro.

3.2

J. Agric. Food Chem.

2.8

2.深海生物仿生学与纳米生物技术

开展深海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研究,探索未来深海技术所依托的仿生纳米结构(隐形、隐声、防腐或防污等功能),首先开展纳米材料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纳米化基因操作技术及纳米材料在海洋污损过程中对基因组活动的影响研究等。

研究骨干

姓名

年龄

学位

职称

备注

张治洲

43

博士

教授/博导

新世纪人才留美归国

李宇杰

36

博士

教授/博导

洪堡学者

赵燕

39

博士

副教授

留美归国

王俊沪

42

博士

副教授

桑付明

33

博士

讲师

王媛媛

32

博士

讲师

王珊珊

31

博士

讲师

代表性论文

期刊名

影响因子

Angew. Chem. Int. Ed.

12.72篇)

Nano Lett.

12.1

Chem. Commun.

5.0

Mol. Endocrinol.

4.8

Cancer lett.

4.8

Nano Res.

5.0

J. Mater. Chem.

4.7

3.海洋重要污染物的监测及环境毒理

以高通量大规模测序、分子杂交、传感器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从海洋微生物群体、个体及生物大分子水平(蛋白、基因等),对海洋赤潮藻、重金属和石油等重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追踪或检测,并进行有毒污染物的环境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以防控和减少海洋污染物危害,为海洋环境污染危害生态评估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研究骨干

姓名

年龄

学位

职称

备注

魏琦峰

48

博士

教授

陈国福

34

博士

副教授

阚光锋

36

博士

副教授

徐仲

49

硕士

副教授

戴纪翠

34

博士

副教授

贾玉红

32

博士

讲师

博士

代表性论文

期刊名

影响因子

Lab chip

6.2 (2)

Anal.Chem.

5.8

PLoS ONE

4.3

Bioresour.Technol.

4.3

J. Chromatogr. A.

4.1

J. Hazard. Mater.

3.7

Dev. & Comp. Immunol.

3.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