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船舶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图学部、力学教学部,实验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7个教学单位,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机器人工程(新工科)四个本科专业,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校本部共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点。

现有专职教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实验教师10人,教辅人员1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34人,博导15人,硕导37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哈工大教学带头人2人,并有多名行业领域国家级专家。在校本科生人数1765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33人,博士研究生27人。

学院聘请英国知名船海工程专家阿提拉·因赛斯克(Atilla Incecik)教授任海洋技术与工程国际学院院长。聘有伊利诺伊大学Biography教授、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周培林教授、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柴淑红教授、韩国KIM教授等一批船海工程国际知名学者定期来院授课,全职引进伊朗教授哈桑。有杜善义、蔡鹤皋、沈世钊院士和孙立宁、李惠等一批知名专家指导学科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两个专业之一,培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信息、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础宽厚、综合能力强是本方向毕业生的突出特点。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包含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两个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培养从事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与建造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特色是突出高速艇设计与建造技术,强化船舶工程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加强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轮机工程方向培养从事集轮机工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一体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特色是突出船舶主辅机及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建造技术,强化轮机工程领域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加强轮机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

土木工程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另外一个历史最悠久的专业,培养建筑工程、道路及桥梁等领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引领土木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精英人才。

机器人工程是国际热门新工科专业,面向智能制造与服务机器人产业的需求,培养在机械、电气、控制、软件知识体系全面、具备引领产业发展能力的创新人才, 综合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强、择业面宽、后续深造可选方向多是本方向毕业生的特点。

目前涵盖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力学四个一级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机械工程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和力学学科分别为“A+”、“A”和“A”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获国家双一流建设资金重点资助。学院设有机器人研究所(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支机构)、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山东省现代数字化医疗装备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船舶设计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灾害与防御研究中心、近海工程结构研究中心及海洋智能装备研究所等一批科研平台;近年来,主持纵横项目150余项,其中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工程研究专项等重大课题。参与国家科技重大基础设施—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台山EPR核电站、G20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多项重大工程。在海洋潮流能发电装置、海上浮台、海上结构物设计与分析方法、海上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技术、机器人、工厂自动化装备、巨型望远镜结构、土木工程灾害与防御等方向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民用航空局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学院拥有机械综合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综合实验室、土木工程综合实验室及基础力学实验室,同时正在建设山东省首个拖曳水池与综合水池。

学院始终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国内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本领过硬的工程技术与研发人员。学生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先后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智能艇船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等各种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0余项。学生升学率超过35%,出国率1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伊利诺伊、辛辛那提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和大阪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在学生培养方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达成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或意向,学生赴国外交流或深造学习呈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Baidu
map